高中直申美本 | Columbia University 政治学
来自北京的Yiyi就读于一所双语学校,长期参与校刊编辑和城市调研写作,对社会观察与公共表达有浓厚兴趣。在我们的规划指导下,她围绕政治学与写作相结合的路径,构建了完整的写作项目与申请主题,最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录取。本科阶段她将主修政治学,辅修创意写作,未来计划进入新闻行业,从事深度报道与社会议题传播工作。她的故事体现了文字背后的洞察力,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如何以写作走入世界叙事的核心。
Q1. 请先做一下自我介绍。
我叫Yiyi,来自北京。我在一所双语学校读的高中,AP课程体系为主。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关注社会议题,也喜欢写作,高中阶段一直在校刊做主编,也写过不少非虚构类的稿子。今年我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,主申的是政治学方向,之后会辅修创意写作,未来希望进入新闻行业,做调查类或深度报道相关的工作。
Q2: 你是怎么找到我们并且决定由我们来为你服务的?
是我们学校的升学老师推荐的,说你们之前辅导过几个拿到哥大、NYU写作类项目的学生,口碑还不错。我爸妈也比较谨慎,所以我们前后和顾问聊了三四次,感觉你们在理解人文类申请方面确实挺到位的,不会只看成绩,而是会花时间去挖每个学生真正的写作动机和表达风格,就决定合作了。
Q3: 你是如何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?
我其实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有写东西的习惯,刚开始是写点小说和随笔,后来慢慢对真实的人和事更感兴趣,就开始做一些非虚构写作,高中时还组了个采访项目。申请时,我不太想只走Creative Writing这条路,更多是想通过政治学去拓宽我的观察视角,再通过写作把它们记录下来。哥大在新闻写作和国际事务方面都很强,资源也特别集中,所以一直是我的首选。
Q4: 在申请的全过程中,你是如何制定时间规划和把握关键节点?
整体流程是你们帮我规划的,我自己也算是时间观念比较强的人。我最感激的是每个关键点deadline之前你们都会提醒我。虽然我自己也不会错过截止日期,但是这样的细心让我安心不少。
Q5: 你在冲刺目标学校时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?
以前写稿子的时候我会很注重句子和节奏,但到了申请阶段,光好看不够,必须得有内容、有角度、有说服力。你们一直提醒我去讲“我为什么写,而不是我写了什么”,这句话我一直记着。
Q6: 在文书和面试阶段,你有哪些突出的亮点或难点?
我主文书写的是我做一个北京小区改造报道时的观察,怎么和居民、街道办的人沟通,以及过程中我自己心态的变化。不是很“高大上”的题材,但你们说真实比完美更有力量。难点是怎么保持节奏自然,但又能推进情节,你们后面帮我把结构调整得更清晰,整体完成度蛮高的。
Q7: 申请或面试中,你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的突发或意外情况?
哥大没面试,但有一所学校的面试官问我:“如果你写的东西跟你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冲突,你会发出来吗?”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,说:“如果我确定内容是真实的、有事实基础的,我不会退。”对方点了点头。我后来回想,这可能是他们在看你有没有把写作当回事儿。
Q8: 你经历过被拒信或 Waitlist 吗?是如何调整心态或采取补救措施的?
有,被Yale拒了,不过这个也在预料之中。毕竟是顶尖的名校。其他的几所,USC,宾大什么的,都进了。没有waitlist。
Q9: 在签证办理上,整个程序都顺利吗?
感觉没什么难度,面试官看到我i-20是哥大的,她也是哥大的。。。居然就是这么巧。。。
Q10: 入读后,你在适应新环境和心理调适方面遇到哪些困难?
挺适应的,我觉得每天阅读写作的量其实没有比我原本每天的多太多。可能也是因为这就是我的兴趣吧。不过我每天都学习到很晚,但我看身边的人也都这样,所以没觉得不正常。
Q11: 生活成本和学费支出方面,你是如何规划的?
学校附近住宿挺贵的。我吃饭方面基本都自己做,出国前我妈教了我一个月各种菜。然后频繁的视频远程指导。。。所以生活费还是比较低的在纽约来说。
Q12: 毕业后,你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?
我希望本科阶段能打好政治学和写作的基本功,然后找机会进入新闻编辑部、调研机构或者公共传播部门实习。毕业后可能会申请哥大的新闻研究生项目(MS),也可能直接进入媒体行业,我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是调查类、城市议题、社会报道这些。
Q13: 你个人有哪些独特的经历和成长感悟,可以跟大家分享?
我觉得写作不是在“输出”,而是在“理解”。很多时候你写着写着才发现自己到底在想什么。在申请这段时间里,我更明确地意识到,我想进入这个世界,不是为了“成为发声者”,而是想成为那个能真正听到别人声音,并帮他们说出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