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Jul 6, 2022 5:56 AM

高中直升美本 | NYU会计学

Irene 来自浙江温州,从国际高中起就展现出对数学与财务的浓厚兴趣。受母亲影响,她早早立下目标,希望将来能够接手家族的财务业务。通过 UC Transfer 的定制化规划与深入陪伴,她以清晰的学术定位和真实有力的申请材料,成功申请并获得 NYU Stern 商学院会计专业录取。她的故事,是一位目标明确、脚踏实地的女生,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的最优选择。

Q1. 请先做一下自我介绍。



大家好,我叫Irene,来自浙江温州。我高中是在国内一所国际学校念的,读的是A-Level课程。我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敏感,喜欢动脑子算东西,加上我妈是会计,耳濡目染,我对财务这一块也挺感兴趣。其实我从高一开始就想得蛮清楚的,以后想接手家里的公司,把财务这块打理好,所以申请的时候也很明确,就冲着会计专业去的。

Q2: 你是怎么找到我们并且决定由我们来为你服务的?

说实话我爸妈一开始也看了不少留学机构,广告打得响的也不少。但最后是我爸在一次饭局上听朋友讲起你们,说你们专门做私人定制的申请,而且特别懂美本的申请。后来我们一起跟你们视频聊了一次,感觉思路非常清楚,规划也很细,没什么废话,直接落点。所以没多犹豫就定了,事实证明还真选对了。

Q3: 你是如何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?



专业方面我是从头到尾都奔着会计来的。我妈是做这一行的,平时在家也常跟我讲她工作上的事,久而久之我也开始对报表、财务结构这种东西产生兴趣。至于学校,NYU Stern 这个商学院我很早就知道,专业强,机会多,又在纽约,地段也是优势,考虑得挺现实的,目标也就定下来了。

Q4: 在申请的全过程中,你是如何制定时间规划和把握关键节点?



主要是你们把整个流程给我列出来了,从语言考试到申请提交的所有时间点都规划得清清楚楚。中间有时候我拖延一点,你们顾问就会盯得很紧,该催催、该提提醒,该出主意出主意,整个流程推进得很顺。

Q5: 你在冲刺目标学校时遇到了哪些主要挑战?



一开始写文书的时候总感觉像在写说明文,没什么人味。你们文书老师一开始就跟我说:“你别怕说你和妈妈的故事,越真实越能打动人。”后来我就写了我帮家里做财务整理的一次小项目,还真成了亮点。整个过程你们给我改了好几轮,改完之后我自己读着都顺眼多了。

Q6: 在文书和面试阶段,你有哪些突出的亮点或难点?



我觉得亮点是我那段帮我妈做客户报表分析的经历,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项目,但胜在真实、细节到位,跟会计专业很贴切。难点是怎么把这种“继承家业”的故事写得不那么套路。是你们提醒我要加点我自己思考、我怎么看未来财务行业的东西,才写出点自己的判断力来。

Q7: 申请或面试中,你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的突发或意外情况?

有一件事挺急的。我原本写推荐信的老师坚持要用他提供的推荐信模板,你们说模板是没用的而且被拒概率很高。当时已经离申请截止没几天了,我有点慌。是你们很快帮我重新写了推荐信让这个老师提交就可以了。那几天你们几乎实时跟进,推荐信才没耽误。现在回头看,真的是多亏你们反应快。

Q8: 你经历过被拒信或 Waitlist 吗?是如何调整心态或采取补救措施的?



CMU是被Waitlist了。当时有点失望吧,但没太影响我心情。因为我知道NYU Stern才是我最合适的选择。你们也跟我说过,“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,是学校在找另一种人”。我认了,也想明白了。后来NYU offer一来,就觉得挺值的。

Q9: 在签证办理上,整个程序都顺利吗?



挺顺利的。你们给的材料清单特别详细,签证流程也都提前带我过了一遍。到面签那天,问了两三个问题我就过了,真的很快。

Q10: 入读后,你在适应新环境和心理调适方面遇到哪些困难?



纽约节奏快是真的,刚开始有点跟不上,而且刚来那阵子吃饭和作息也不太适应。但你们在我临出国前给我发了一堆生活建议、选课清单、房源推荐,帮我少踩了很多坑。过了一个月熟悉之后就好了,现在感觉节奏刚好,生活也算稳定。

Q11: 生活成本和学费支出方面,你是如何规划的?



我家条件还行,爸妈说让我专心读书就好。但我妈也鼓励我大二开始找点助教、社团财务的事情做做,锻炼一下。我也觉得不能太啃老,多学点实操还是好的。

Q12: 毕业后,你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?



争取去纽约的大型会计事务所实习一段时间,拿点实战经验。长远的话我还是想回到温州,把家里的公司做得更专业化一点。我也在考虑以后去读一个会计方向的硕士,比如NYU自己或者哥大,读完再回来做事。

Q13: 你个人有哪些独特的经历和成长感悟,可以跟大家分享?



我觉得一个人的起点可能不一样,但决定你能走多远的,还是你有没有目标、能不能坚持。我们家确实条件不错,但我妈从来都说:“家底是你现在的,不是你未来的。”这次能进NYU Stern,我觉得是一段共同努力的结果,感谢你们帮我把这条路走扎实了。

Published:
July 6, 2022